新闻中心News Center

从十四五规划,看环保产业如何走向新的风口。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11/25 17:04:02

微信图片_20201125170645.jpg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这份重磅文件不仅仅是对今后5年的规划,更是对今后15年乃至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作出的总体谋划。到2035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设想将提前15年成为现实,而十四五则将会是这一阶段的开篇之作。

在这份两万多字的文件中就有多处与环保相关的内容,作为一名环保行业从业人员,更应认真学习,并摘抄下来作为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指导纲领,相关内容小编给大家整理如下: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产业深度融合
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快补齐市政、农业农村、生态短板
19.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支持生态功能区发展
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推进城市生态修复
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
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消除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
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十四五规划的60条具体建议中,涉及环保的相关内容就高达10条之多。由此可见,环保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成为保障国家安全、推进基础建设、维护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

诸多利好因素也切实反映在了国内环保市场上。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保相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净利润同比增长8.1%。日前,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称,2019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00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11.3%。报告预测,2021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3万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果。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硕果累累,尤其在大气污染防治及水污染防治板块。天空蓝了,水清了。这是全国人民眼见为实的,众多环保企业也紧抓历史机遇,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那么这次十四五规划再一次为环保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梳理。
一、科技创新将成为环保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重视研发科技创新的环保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扶持以及认同。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环保企业的竞争核心将从规模转化为技术科研的竞争。新技术新产品将会被大将会被大量投入市场。
二、环保行业的市场空间将大量下沉到广大农村。
尤其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土壤修复板块。以政策驱动的农村环保市场将迎来新的春天。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环境产品作为公共消费产品,农村市场必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格局。鉴于我国城乡发展情况不同,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将大量以EPC的形式存在,各地财政预算中将会有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农村环境。那些积累了大量农村环境治理经验以及有着核心竞争产品优势的企业将会受到市场欢迎。
三、环保行业将呈现跨界、整合、细分的特点。
以目前中国的环保市场来看,有着超过万亿甚至几万亿的市场空间。随着环保市场的充分释放,甚至将会出现,如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进军环保行业的现象。数字化,万物互联化将在环保行业中创造新的价值。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圈将更加健康、智能化、现代化。
四、环保产业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性。
环保行业将出现更多的整合并购。小微企业应重视细分领域的细分市场深度耕耘,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或者说应该在整个环保行业链条上的某个节点上面去取的优势。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