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适用性非常重要,要选择与资金对等的技术,在2019(第五届)环境施治论坛上,进行了农村污水技术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的讨论。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投入>产出
2013至2017年,我国农村排水设施建设投入逐年递增。2017年为近几年最高点,全国农村排水设施投入共305.2亿元,其中污水处理设施投入144.2亿元,占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5.7%。
然而,在巨大的投入背后,治理效果却不如人意。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全国农村污水平均处理率仅为20%,达标处理率仅为4.3%。巨大的投入产出差体现了农村污水所面临的困境。在罗涛看来,“政策是顶层设计,规划是目标,资金是保障,技术是如何实现目标,四方面需要相匹配,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适用性非常重要。”
创新收集模式 降低管网费用
据了解,由于我国农村污水的水质成分复杂、水量变化大,收集系统非常关键,直接影响技术的适用性。
现有的收集系统通常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传统的收集模式要求重力管网直接进入处理厂,对资金的要求较高。罗涛表示,可以尝试的收集模式是激励农户参与排水系统运维,“要求农户把处理设施运行好很难,但可以退一步,鼓励农户将污水引出去。”创新的收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建设投资;将堵塞管网的风险转移至管网前端,并最大限度地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管网的维护中来,从而降低管网维护费用。
从美、韩两国看处理工艺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水环境敏感程度,美国对分散污水处理系统提出了五种管理模式。基于该管理模式,在不同地区所采用的处理工艺也不尽相同。对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土地处理法、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法得到广泛应用,而居住密度较大的地区,则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
韩国在2002年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初期,主要使用生膜法工艺为主,生物膜法具有管理方便 、出水水质较稳定、污泥产量低等优势。
到2016年,韩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68.7%,设施数量已达3,314座,总设计规模262,300m?/d,这个时期运维资金已经得到了保障,同时对于水质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有提高,污水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良工艺取代生物膜法成为主要处理工艺。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各地区需要结合各自的资金情况合理制定出水标准,选择生物膜法等管理简便、出水水质稳定的工艺。“尚川水务强调技术和工程对等,瞄准80%最普通的农村,分析各种技术优缺点后最终选择稳定可靠的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具有抗水质水量冲击负荷、免运营,低维护、运行能耗低的优势。”
循环生物滤池户型设备
Re-Bio S系列产品适用于单户、联户的农村生活污水外,还适用于农村分散户、农家乐、民宿、度假村等小规模污水分散点源。
设备优势在于超低电耗,吨水<0.32度;高效生物载体,净化效果佳;操作维护简便;抗进水冲击负荷,出水稳定;运输、安装简便;环境友好、无噪音、无异味。
循环生物滤池单村设备
Re-Bio C系列产品,适用于单村、联村的区域集中处理模式的生活污水处理,此外还适用于农家乐、民宿、度假村、别墅区、小集镇、高铁站、高速服务区等小规模污水分散点源。
设备优势在于超低电耗,吨水<0.32度;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做临时处理设备,移位方便;品质保障,使用寿命长,优化设计,运行维护简单,自动运行,远程控制。